学术研究 当前位置:首页>学术研究>省前瞻性项目

跨界学习,奠基大成

——小学育人路径探索20

江苏省如皋师范学校附属小学  朱爱华等

一、成果概要

江苏省如皋师范附小创办于1901年,为全国早期公立小学之一。 门前千年悠悠泮池水,园内明代巍巍大成殿。学校恪守立德树人宗旨,传承 “大成”传统文化,倡导“完整育人,成己成人”的“大成教育”。

历经20多年探索,从“语文+”到“学科+”,再到“跨界整合”直至“跨界学习”,从“大成语文”到“大成教育”,走出了一条“通过跨界学习,为儿童大成人生奠基”的育人路径。

成果以国家课程为主干,从跨越学科、时空、角色、技术等方面研制了一套跨界学习指南,探索了内容融通、活动统整、物型重构、换位体验、联通生活等五类实施策略,研创了12门“学科+”教学思维载体样式,研发了60组主题整合校本微课程群(校本、师本、生本、家本)等课程载体范式,创设了100个“大成小秀”活动平台,并建立了关注兴趣值、方法值、意义值的跨界学习评价体系。

成果通过整合融通,破解学科壁垒,助推了师生“系统性思维——结构性知能——完整性人格”的有效形成,促使儿童学习真正成为领域互通、体验完整且创生频发的学习,促进了儿童完整生长。

成果多次在全国全省现场会推广,并走向国际论坛,获小威廉·多尔等中外名家首肯,央视、《人民教育》、《中国教育报》等主流媒体多次报道。先后获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、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,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等领导接见表彰。

二、解决的主要问题

1.如何优化协同,确立小学奠基大成的育人理念?

2.如何打破壁垒,增强教师跨界融通的构建能力?

3.如何创新评价,提升儿童完整生长的综合素养?

三、探索的历程

1. “大成语文”教学改革阶段(1997-2003) 开展跨界学习的“语文+”教学策略实践。

2.“大成教育”课程探索阶段(2003-2012年) 开展“跨界整合”的语文系列校本主题微课程研发实践。

3.“大成育人”整体推进阶段(2012-今) 从“语文+”到“学科+”,从“大成语文”到“大成教育”经如皋教育局、南通教育局、江苏省教育厅、中国教育学会等推广应用,广受赞誉。

四、解决的方法

(一)加强组织引领,凝聚团队科研合力

一是把“导向标”立起来,激励教师在不断探索中实现人生价值。二是把专家请进来,强化“整合融通”理论学习。三是让教师走出去,学习借鉴,分享交流。 

(二)着力技术推动,激发教师创新动力

一是通过校内实验区推动,让教师在对比中感受探索价值。二是通过示范学科推动,以语文学科先行,带动其它学科。三是通过项目中心推动,每周阅读分享,每月专题实践,每年成果会展,助推教师成长。

(三)提升价值认同,释放课改生命活力

一是以点带面。从语文学科逐步覆盖所有学科,使本探索的育人价值得到真正认同。二是协同探路。所有学科整体联动,使本探索的育人价值得到深度认同。三是聚力辐射。构建五级联盟体系,使本探索的育人价值广泛认同。

五、成果创新点

(一)提出了小学奠基大成的育人理论主张

阐明了这一主张的系列理论观点,包括小学教育应为人的一生不断走向大成奠定坚实基础,完整育人是助推学生走向大成的根本选择,引导学生“跨界学习”是完整育人的基本路径等。

(二)形成了统整融通能力的持续生长路径

 

 
形成了统整融通的思维观,创生出“学科+”的一般教学样式,通过师本、生本课程赋权增能,实现师生持续生长。

(三)建立了主题整合发展的绿色评价体系

创新了评价维度的视角,突出关注学习的兴趣值、方法值、意义值;改变了评价主体的结构,让学生(不限本年级自评)、教师、家长共同成为评价主体;丰富了评价载体的类型,包括创新标准手册类、作业改革类、考试评价类、道德成果类等。

五、成果应用效果及影响

(一)成果应用

1.办学品质展现大成效应跨界统整带动学校整体改革,有效实现了国家课程、地方课程、校本课程一体化。学校先后获得市、省、国家级荣誉100 多项。

2.教师发展朝向大成境界。教师普遍实现从“单科片面”向“复合发展”、从“任务驱动”向“价值认同”的转型。129位老师获各级人才称号,9位老师成为省特级教师,10位老师出版专著12本。

3.学生成长呈现大成活力。学生集课程学习者和设计者于一身,综合素养全面提升。两万多人次在省市各项竞赛中获奖。

(二)成果辐射

1.广泛传播。19972009,在如皋市推广;20092019,推向南通、全省、全国,走向国际。形成五级联盟,广及30个省区、9个国家,每年来校观摩逾万人。

2.广受赞誉。多次承办全省、全国课改现场会,并应邀参加

 

 
两岸三地教学研讨会、国际论坛、全国课博会、国家教学成果奖全国推广等高层次活动,受到国内外名家高度评价。央视、《人民教育》等高端媒体多次报道。